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Frank Wong

普京訪華:中俄關係的變與不變(明報)

Updated: Jun 21, 2024

【明報文章】在本月初展開新一屆任期後,俄羅斯總統普京上周往中國開展新任期的首次外訪,與「老朋友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。根據普京說法,他訪問中國有特別的象徵意義,皆因去年3月習近平連任後首訪的國家正是俄羅斯。作為回應,普京罕有地獲邀在中南海官邸與習近平舉行非正式會談。

 

戰略協作的深化

有別於2019年聯合聲明為中俄關係賦予「新時代」意義,兩國目前重點在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。在俄烏戰爭爆發後,中俄關係「無上限」的說法不復存在,但兩國政治和經濟往來實際上變得更緊密。

儘管中方曾對俄烏戰爭有疑問和擔憂,但俄國積極評價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秉持客觀公正立場。中國沒有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,卻是俄國在半導體和工具機器等軍民兩用物品的主要供應商。據美國學者Chris Miller的研究,俄羅斯在去年上半年的晶片採購,有88%來自中國(以價值計算;註1)。美國智庫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的報告也指出,在被七國集團列為「高度優先」管制的商品裏,去年中國佔俄國進口的約九成(註2)。

同樣,中國提出解決烏克蘭問題的「12點和平計劃」獲得俄方認可,因它顧及到俄方利益及附和克里姆林宮的論述,例如把戰爭形容為「危機」、提出俄方的「安全不可分割」概念,及要求西方國家解除對俄制裁等。另外,中國大幅增購俄國的特價石油(即使幅度仍不及印度),帶動雙邊貿易額從2021年1469億美元,增長至去年2401億美元,為俄國戰時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。凡此種種,均使西方國家認為中國在俄烏戰爭採取「親俄中立」立場。

在台灣問題上,俄方重申擁護「一個中國」原則,並且在最新的聯合聲明裏首次提出支持中方實現國家統一。去年7月,中俄曾舉行「北方互動2023」軍演,被指與台灣存在較高關聯性。該次海空聯合軍演建基於烏克蘭對俄黑海艦隊的襲擊,也同時可能是中國大陸「武統」台灣將面臨的情况,全因台方同樣向美國採購烏軍使用的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,所以解放軍可以從俄軍作戰經驗中學習。不過,觀乎俄國多年來半心半意地支持中國大陸的兩岸政策,中俄「攜手攻台」仍然是傳說多於現實(註3)。莫斯科更可能仿效北京在俄烏戰爭裏扮演的角色,集中於提供政治支持和資源補給。一旦美國對華施行海上封鎖,中國仍可從陸路取得俄國能源、食物和軍事物資。

此外,中俄聯合聲明的反美色彩更加鮮明,即使兩國領袖強調雙方關係不針對第三方。俄國與西方國家在俄烏戰爭後完全翻臉,惟中國以往對美國的態度一直留有餘地。今年中俄聲明首次談及國際關係學界較熟悉的「雙遏制」政策,提出雙方要共同應對美國的敵對舉措,特別是其建設全球反導系統。隨着中國對美立場變得像俄方般強硬,這也許標誌着中美之間的關係已進一步惡化?

伙伴關係的局限

根據官方說法,中俄關係正處於歷史最高水平,但雙方始終沒有如冷戰時期般結盟。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高級講師Alexander Korolev曾指出,中俄具備建立軍事同盟的條件,只是雙方無成為正式盟友的必要,尤其是顧及結盟的實際作用和後果。結伴不結盟,賦予雙方外交彈性以務實追求自身利益,有助避免中蘇決裂的重演,但也使莫斯科與北京之間存在很多不協調的地方。

首先,俄國在戰爭下面對彈藥庫存不足問題,但據報莫斯科向中國求購無人機和導彈不果,只能從其他國家進口相關物資。中國無人機巨企大疆早於2022年4月宣布暫停在俄業務,雖仍有小量產品通過第三國轉口往俄國,但俄軍主要依賴伊朗製造的無人機來攻擊烏國。隨着去年初美方證實沒有情報顯示中國向俄提供致命武器,普京其後與朝鮮領袖金正恩會晤,並且於年底被指取得大量蘇聯時期的炮彈。

其次,俄羅斯天然氣公司(俄氣)對歐洲的銷售額驟降,卻始終未能與中國敲定「西伯利亞力量2號」協議,故此去年出現25年來首次虧損。這條西線管道,預計能向中國輸送每年500億立方米天然氣,但即使加上「西伯利亞力量」(東線)380億立方米輸氣量,也大約只是俄國戰前對歐洲出口的一半(2021年為1500億立方米)。尤有甚者,西線項目的談判經歷多年拉鋸,導致管道建設不斷延誤。訪問北京期間,普京表示中俄雙方均對項目表達興趣,但問題關鍵在於價格和路線安排,仍待專家定奪。有趣的是,這次俄方代表團的規模非常龐大,包括外長、防長、財長、央行行長和企業高層等;惟俄氣總裁Alexei Miller卻沒有隨團訪華,反而往伊朗作工作訪問。

再者,普京訪華還有一個重要議程,就是解決俄國公司在中國付款的障礙。去年底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,授權財政部對為俄方提供交易便利的銀行實施二級制裁,包括中國、阿聯酋和土耳其的金融機構。受到美國收緊制裁影響,中國主要銀行今年初起大規模拒絕接受來自俄國的資金,或是實行嚴格審查。按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推算,中俄之間的匯款有八成已被迫暫停(截至今年3月底)。

據了解,中俄貿易商只有尋求小型銀行或其他地下渠道協助,甚至是暫停合作。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,中國對俄出口在今年3月和4月分別按年跌13%及10.8%(以人民幣計算)。

不是權宜之計 不是盟友

如何定義中俄關係,在學界仍是一個爭論未定的議題。以克宮前外交顧問Sergey A. Karaganov為首的俄國學者指出,中俄對改變現有世界秩序的做法不盡相同,前者尋求的是變革而不是取代,這是基於中國已深度融入全球化,導致其社會和政治穩定取決於歐美市場,而且亦缺乏糧食自給自足能力。猶如本月初習近平國事訪問法國之際,普京下令籌備舉行戰術核武演習,以回應馬克龍討論向烏國派遣軍隊的可能。

也許有人認為,普京訪華的象徵意義多於實際效果,但普京的國際事務助理Yuri Ushakov早已表明,兩國領袖討論的關鍵議程都是保密的。事實上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(CSIS)報告顯示,去年3月「習普會」後,俄方從中國進口的軍民兩用電子零件和數控工具機器突然急速飈升,但他們當時無公開談及相關議題。因此,我們不能排除中俄達成任何秘密協議,尤其是普京到訪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負責研製東風導彈、與解放軍關係密切,及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制裁名單。

說到底,中俄關係正處於高水平,故此難以再有突破性的發展,而雙方之間的局限亦會變得愈來愈明顯。

註1:"The Impact of Semiconductor Sanctions on Russia," Apr 2024.

註2:Nathaniel Sher, "Behind the Scenes: China's Increasing Role in Russia's Defense Industry," May 6, 2024.

註3:Wong, Ka-ho, & Kam-yee Law. "Russia's Attitude towards the Taiwan Crises since Putin Came to Power." China: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, 22(1), 2024: 60-84.

作者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



9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