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Frank Wong

從俄國民調看民眾對侵烏取態 (明報)

2 月底俄羅斯宣布對烏克蘭展開「特別軍事行動」後,俄國國內不同城市接連爆發反戰示威,甚至有國營電視台員工在新聞直播中高舉反戰標語,惹人質疑克里姆林宮正面臨民意反彈的風險。在俄羅斯飽受西方國家制裁、國民生活受嚴重影響下,外界認為這些發展將可能造成俄國內部劇烈變化,間接迫使總統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。不過根據俄國民意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,上述推論恐怕暫時是一廂情願的想法,皆因普京對烏採取的軍事行動得到廣泛民意支持。

然而,俄國民情並非鐵板一塊,而是受到年齡、地區、性別和接受資訊渠道等因素影響。誠然,在俄國資訊不流通、加強打壓新聞媒體的情况下,民調結果有多大程度能反映民眾的真實聲音,仍有待商榷,但仔細分析有關數據細節,有助我們了解當地情勢,並且為研究俄烏戰爭提供新面向。


調查見大多數認同普京行動

俄國主要民調機構包括官方的社會輿論基金會(FOM)和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(WCIOM),及獨立的列瓦達中心(Levada Center),而它們所做的調查均一致顯示,大部分俄國人對普京的支持度有所提升,並且認同俄方的「特別軍事行動」。據列瓦達中心數據(註),普京支持率從2 月的71% 上揚至3 月的83% ,也是自2017 年9 月以來的新高;認為俄國朝着正確方向發展的受訪者,亦從52% 升至69% 。同時, 絕大多數(81%)民眾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俄軍在烏克蘭的行動,他們主要認為俄方「特別軍事行動」旨在保護頓巴斯的俄語人口和平民(43%)、防止對俄國的攻擊(25%)、「去納粹化」(21%)、「去軍事化」(14%)等;相對而言,民眾不支持俄方軍事行動的主因包括造成平民傷亡(43%)和不應干涉別國事務(19%)。上述調查結果與官方民調機構發布的數字幾近相同,也跟坊間民調進

行交叉檢查的數據脗合。

儘管進行民調的列瓦達中心本身有獨立性,但不少人仍合理地質疑其結果的準確度,皆因當地的言論及資訊自由正逐漸收窄。有輿論懷疑俄國人未能獲得客觀資訊,所以對烏克蘭形勢的判斷出現了錯誤。早前俄國政府封鎖facebook 和Twitter 等西方社交平台,又在3月初立法禁止傳媒發表「虛假」軍情,包括不准使用「戰爭」和「侵略」等詞,導致莫斯科迴聲電台(Ekho Moskvy)、「雨」電視(Dozhd TV)和《新報》(Novaya Gazeta)等自由派媒體相繼暫停運作。主導了輿論空間的俄羅斯國營媒體則着力傳達官方觀點,對俄軍轟炸平民及其傷亡數字等不利軍情卻隻字不提。

此外,亦有觀點認為俄國人不再願意提供真實想法,結果造成他們支持戰爭的「假象」。這除了因為民眾害怕被以言入罪或招致無理解僱等懲罰外,也可能牽涉到在俄國根深柢固的從眾心理,導致他們傾向跟從社會接受的標準和價值觀。在Putin v. the People一書中,作者的研究指出俄國人在五大人格特徵中的親和性(agreeableness)較高,令他們常把官方主流觀點視為「正常」和失去了另類的想像空間,並且容易抗拒異見者。

另一方面,也有分析認為民調結果可以信賴,並嘗試為它提供合理解釋。他們認為俄國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招致西方制裁,而制裁產生了「聚旗效應」(rally 'round the flag effect),使民眾相信在國家危機中有必要擁護普京政權,以抵禦外部威脅。這可算是克里米亞的劇本重演,但有別於當時採取針對普京親信的「精巧制裁」(smart sanctions),西方國家目前對俄實施了更廣泛制裁,而且政治與生意不再分開,由此掀起跨國企業抵制浪潮,對當

地民眾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。這些事態的發展,導致俄國社會與政府需共同承受制裁造成的損害,讓當地的反西方情緒進一步高漲。

還有一個政治不正確的說法,就是俄國人從根本上支持普京的帝國主義主張,但這當然是非常大膽的設想。


不應被忽略的反對聲音

民調結果展示了俄國社會主流想法,但其實亦勾勒出反對聲音的存在。首先,FOM的數據反映出年齡與「特別軍事行動」支持度成正比,故此認為後者是正確決定的60歲以上長者(83%)遠多於30 歲及以下年輕人(59%)。其次,通過互聯網獲取新聞資訊的受訪者中,有24% 認為俄國的軍事行動是錯誤,而從電視接收資訊的人只有7%持相同意見。

除了年齡和接收資訊來源外,居住城市和性別因素均影響了受訪者對烏克蘭問題的態度。列瓦達中心主任古德科夫(Lev Gudkov)表示,近六成莫斯科居民對戰爭持否定態度,但有七成鄉村和小城鎮人口贊成俄國軍事行動。此外,俄羅斯女性受訪者也較男性更有可能不支持對烏軍事行動,特別是30至50歲婦女。


或對國家發展構成重大隱憂

假如年輕者、從網絡接收資訊、居住於大城市的人口對俄國軍事行動的支持度較低,這將可能對俄羅斯的國家發展構成重大隱憂。短期而言,俄國年輕人理應為軍隊主要徵召對象,他們對戰爭相對反感,可能影響俄軍的後勤供應與兵力補充;而克宮應對挑戰的方法,很可能是調動其他地區的部隊或招募僱傭兵參戰。長遠而言,當這些年輕人最終選擇離開故土,恐令俄國的人口危機和產業結構失衡等困境雪上加霜。

自蘇聯解體以還,俄國長年陷入出生率低和死亡率高的人口危機,加上新冠疫情導致自然流失率攀升逾倍,年輕人才進一步流失,恐怕會加劇人力資源短缺情况。近年克宮曾提倡推動產業升級,以減輕俄國經濟對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的依賴,而邁向知識型經濟發展最需要的人才,正正可能是有離意的「網絡世代」。

不管怎樣,民調結果的準確性和民意有多大程度能影響普京的政策,也許仍有待驗證,但相對確定的是俄烏局勢充滿不確定性,而當地民情發展亦有變化空間,值得大家繼續密切觀察。


註:www.levada.ru/en

9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