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早前舉行的俄羅斯總統大選,現任總統普京以破紀錄的得票率勝出,而且投票率亦創歷史新高。然而西方國家普遍批評俄國的選舉不民主,皆因它沒有真正的反對派人士參與,包括已故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(Alexei Navalny)。此外,這次俄國大選投票期延長至3天及採用電子投票,導致監察投票的工作變得極為困難。儘管當局宣稱有36個國家的代表團受邀擔任選舉的外國觀察員,但他們全都來自「友好國家」,監察成效自然備受質疑。
即使上屆票站人員將大量選票直接投入票箱的畫面沒有重現,惟今次俄國大選最終仍引起造假爭議。比方說,《歐洲新報》推算普京的得票中存在3160萬張異常選票(佔總得票約42%),質疑當局有大規模造票舞弊行為。同時,俄國獨立研究機構ExtremeScan的票站調查顯示,普京得票率為55%,但他也可能取得76%選票(根據37%拒絕回答的受訪者的接收資訊來源所推斷)。
可見,克里姆林宮操控選舉看來是不爭事實,只在乎程度深淺。不過,本文旨在探討的問題不是選舉孰真孰假,而是俄羅斯人為什麼仍參加這場被外界視為假的選舉,包括參選的普京、陪選的體制內反對派候選人和投票的普羅大眾。
普京:重整執政合法性、國際輿論戰
普京決定競選連任的動機明確,主要是重新建立其繼續執政的合法性,並且向國內和國外受眾展示出來。在國內方面,去年僱傭兵瓦格納叛變,對俄國政局穩定構成衝擊,惹人懷疑普京的管治模式是否仍行之有效,尤其是在精英階層中。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戈任(Yevgeny Prigozhin)和納瓦爾尼先後離奇死亡,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振普京在精英眼中的管治威信。
鑑於這次大選被視為對現任總統的公投(因欠缺「真正」的候選人),普京高票當選,反映他保持到充分的民意授權,客觀上對國內精英起到震懾作用。據往績顯示,普京將在新任期展開後重組政府,讓他能夠正當地處理精英之間的權力分配問題。
在國際層面,普京當選,能顯示其對烏克蘭發動的「特別軍事行動」具備民意基礎。換言之,克宮認為西方國家不應奢望普京會被反戰的人民唾棄,反而需務實地與現屆俄國政府談判。另一方面,俄國在戰爭狀態下順利舉行大選,間接對烏國澤連斯基政府造成輿論壓力。澤連斯基的總統任期即將在5月結束,但原定今年舉行的總統大選在戒嚴令下被取消,導致其執政合法性受質疑,包括部分美國共和黨人士。普京在勝選演說中,暗示澤連斯基不是合適的和談對象,因為烏國取消了總統選舉。
可是,俄國舉行總統大選不無政治風險,特別是投票率的問題。理論上,選舉的競爭性(如候選人真偽和多寡)與政治參與之間,存在着相反關係;而投票率偏低勢必影響當選者認受性。當俄國的嚴刑峻法提高了民眾示威抗議的風險,那麼不投票很可能是最低成本的抗爭手段。雖然如此,但這次俄國大選的投票率卻是歷史新高。反對派號召的「中午反普京」行動也許令人費解,甚至被普京嘲諷,只是它至少能夠減少被捕人數。在此前的選舉中,納瓦爾尼曾呼籲支持者杯葛選舉和「智慧投票」,惟始終無法撼動克宮的權力基礎。
體制內反對派:爭取政府資助
除了普京,今次俄國大選的其餘3名候選人均屬「體制內反對派」或「忠誠的反對派」——他們在議會支持克宮的政策。事實上,他們參選的作用旨在製造民主假象,讓普京在「競爭」下勝出選舉。自由民主黨領袖斯盧茨基(Leonid Slutsky)早已表明,他不會幻想自己能在大選中打敗普京。俄國大選的競選活動未見熾熱,原因是克宮認為戰時選舉應該平靜地舉行,不需含有太多「政治騷」成分,因此普京也沒有參與電視辯論。在大選翌日、慶祝克里米亞「回歸」10周年的集會中,普京讓落敗的候選人上台發言,他們稱自己採用不同方式報效同一個祖國,足證其與克宮的微妙關係。
體制內反對派為政權「背書」使自己變得聲名狼藉,但他們卻可以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援。據《俄羅斯政黨法》,假如總統選舉候選人的得票率達到3%,其政黨將有權獲得政府資助(每票152盧布,約13港元)。這次大選中,所有落敗的候選人都達到最低得票門檻,故此他們將取得大筆政黨資助金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共產黨的哈里托諾夫(Nikolay Kharitonov)只得到4.3%選票,創下共黨在蘇聯解體後最差的選舉成績。反之,新人民黨的達萬科夫(Vladislav Davankov)出乎意料地排名第三,並且在部分海外投票站的得票多於普京,例如泰國曼谷和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。儘管達萬科夫支持「特別軍事行動」、推動立法禁止在俄國施行變性手術,但反對派認為他已是最開明的候選人,促使他取得不少「抗議票」。
普羅大眾:被迫與自願
至於投票的俄羅斯人是被迫還是自願,答案可能是一半一半。一方面,俄國公務員、國企員工和領退休金人士等與政府有密切的利益關係,他們較易受到克宮壓力而投票。俄國有龐大的公務員體系,而國家的重要經濟活動由國營企業主導,尤其是能源和金融行業。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,俄國公務員及公營機構員工佔總就業人數的31%,規模較OECD(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)國家高,接近北歐國家水平。有報道指,俄國能源國企曾要求員工參與選舉和投票給普京,並且要在投票站透過手機應用程式「打卡」記錄。另外,領取退休金的俄羅斯長者向來是普京的忠實支持者,而這個群體約佔全國總人口的三成。
除了威逼之外,俄國政府又嘗試利用獎品引誘選民參與投票。莫斯科工商會為大選推出「百萬獎金」計劃,讓完成電子投票的當地居民參加抽獎,以換取形形色色的獎品。根據大會宣布,最終共有逾260萬名俄羅斯人獲獎,獎品包括可用於交通、購物或用膳的積分獎。此外,「首投族」、年滿60歲和未滿25歲的電子投票者保證有獎,而身為未成年兒童的家長一起投票也有機會得到主題樂園門票。
最後,我們不能排除有俄羅斯人自願投票給普京,畢竟他在戰時的支持度飈升至八成以上。據俄國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上月調查,76%俄羅斯人表示他們會參與投票,主要原因是他們有投票責任(47%)、支持他們的候選人(27%)和有投票習慣(22%)。另一個民調機構Russian Field則發現,假如有「真正」的候選人出現,普京仍會以些微票數勝選(47%對41%)。調查亦顯示受訪者認為普京競選連任的原因,包括他需完成已開始的工作——「特別軍事行動」(26%)、他是成功和經驗豐富的領導人(21%)和害怕失去權力(15%)。除此之外,西方制裁產生的「聚旗效應」及普京很受歡迎的觀感,導致更多人支持他,也可以是他高票連任的合理解釋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