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Frank Wong

中吉烏鐵路變局 中俄關係啟示錄 (亞洲週刊)

中吉烏鐵路今年秋季開始動工,這個規劃拖延廿五年,可能是烏戰使俄國作出讓步,但鐵路仍有融資、一鐵兩軌制等問題。中亞國家吉爾吉斯宣布將於今年秋季開始興建「中國—吉爾吉斯—烏茲別克」鐵路,勢要把規劃逾二十五年的重大基建項目付諸實踐,而身陷戰爭的俄羅斯對此沒有異議。修建中吉烏鐵路的念頭早已在九十年代萌生,三國在一九九七年簽署合作備忘錄、二零零二年按照中國提出的方案正式簽署協議,但項目經歷多番波折,始終欠缺實質進展。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,吉爾吉斯和中吉烏鐵路的重要性不宜小覷。中國視之為「一帶一路」的重點項目,皆因中吉烏鐵路一旦竣工,連接中國和波斯灣及歐盟國家的運輸路線將縮短約九百公里,而運輸時間則可減少七至八天。與此同時,俄羅斯對中亞國家保持影響力,吉爾吉斯也是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,所以中吉合作有可能削弱俄國的地區領導地位,甚至挑起中俄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。

中吉烏鐵路項目拖延多年,但最近忽然取得突破性進展,自然惹人猜想其重大障礙是如何得到解決。俄烏戰爭陷入膠著狀態之際,吉爾吉斯聲稱中吉烏鐵路得到莫斯科的祝福,這是否意味著俄羅斯對中國讓步、兩國在中亞的互動關係正出現微妙的變化?

中吉烏鐵路多年來停滯不前,主要的障礙來自吉爾吉斯,當地政府對項目的經濟效益存有疑慮,故在路線規劃和融資方案等事宜跟中國和烏茲別克存在分歧。首先,吉爾吉斯主張的路線途經吐爾尕特山口(Torugart pass)、馬克馬爾(Makmal)和賈拉拉巴(Jalalabad),並且連接新疆喀什和烏茲別克的安集延。吉方的路線規劃途經國內更多城市,旨在加強南北政經聯繫,以回應南北政治分裂之局勢和嚴峻的地域貧富差距。但中國卻傾向採納經過卡拉蘇(Kara-Suu)的路線,從而減少鐵路站數和運輸成本,否則中方認為中吉烏鐵路將失去競爭力。吉國前總統阿坦巴耶夫曾批評中方提議的路線,認為它不符合吉爾吉斯的國家利益,無助於連接國內南北地區發展。不過根據官方的最新說法,吉爾吉斯認為兩條路線皆可接受,並且均取得中國和烏茲別克的同意,但始終沒有敲定最終路線。

其次,中吉烏鐵路的修建成本高昂,而且中國、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未能對項目的融資模式取得共識。吉爾吉斯境內多山,導致鐵路建設需要興建大量隧道和橋樑,增添修建成本。加上中吉烏鐵路的工程遲遲未能動工,結果造價持續攀升,令建設成本進一步飆升至逾六十億美元。吉爾吉斯認為其主要貢獻為提供建設土地,所以投入資本的責任應該由其他持分者承擔。由於市場細小和政局不穩,吉爾吉斯吸引外資的能力非常有限,而且背負著大約五十億美元巨額債務,難以對中吉烏鐵路的項目提供財政支援。但近日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姜岩在接受訪問時,強調中吉烏鐵路牽涉到三個國家,所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而中國不會成為唯一為這個項目提供資金的國家。

再者,中吉烏鐵路面臨「一鐵兩軌」的技術難題,原因是中國鐵路採用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的國際標準軌距,而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則跟隨俄羅斯採用一千五百二十毫米的寬軌。鐵路軌距差異背後蘊藏軍事和戰略考慮,俄羅斯認為此舉有助減慢敵國入侵時的調兵速度。不過根據吉方的說法,三國將同意興建換軌的中轉站,但是這個過程需要耗時數小時,大大削減運輸效率。

中俄關係重新改寫?

儘管中吉烏鐵路的經濟和技術問題仍欠缺明確的解決方案,但俄羅斯的立場軟化反映基建項目的政治障礙可能得到消除。五月底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接受卡巴爾國家通訊社(Kabar)專訪時,表示他曾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(CSTO)峰會期間向俄羅斯解釋中吉烏鐵路的重要性,並且獲得俄方的理解。他又暗批前任領袖沒有做好解說工作,導致俄羅斯一直反對修建中吉烏鐵路。值得留意的是,在克里姆林宮對集安組織峰會的報道中,上述對話沒有被

記錄下來。

俄羅斯對中吉烏鐵路的立場「轉變」,是否建基於俄烏戰爭催生的國際形勢變化,暫時無從稽考。然而,俄羅斯學者對中國近月來在中亞的活動越趨活躍表示深切關注。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馬斯洛夫(Alexey Maslov)認為,中國正在重新調整與俄羅斯在中亞的分工,皆因北京不確定莫斯科仍然能在地區發揮重要作用。他又表示中國與中亞國家外長進行會晤,以提倡對俄烏戰爭保持中立,正把俄羅斯置於不利的境地。

歸根究底,即使俄羅斯不反對中吉烏鐵路的修建,但項目本身存在各種技術和融資難題,其實莫斯科可能只是做個順水人情?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孫超群也質疑,在重大障礙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前,吉爾吉斯毅然推進中吉烏鐵路的建設工作又是否只想做政治公關秀?此前,扎帕羅夫曾宣布開建卡姆巴拉金一號(Kambarata HPP-1)水電站等大型工程,但至今仍未能解決融資問題,中吉烏鐵路恐怕也會遭遇到同樣的厄運、前景不容過於樂觀?

11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